查看投票結果或社群排名!
前《闇龍紀元》執行製作人Mark Darrah公開談論《闇龍紀元:The Veilguard》艱難的早期開發歷程,坦言認為EA和BioWare在關鍵階段未能給予團隊應有的支持。
在這段坦率的YouTube影片中,這位資深開發者分享了被他稱為「BioWare歷史上最具決定性的一年」——2017年的幕後細節。他的回顧涵蓋了影響《闇龍紀元》開發與《質量效應:仙女座》最後衝刺階段的關鍵決策。
故事始於2016年底,當時Darrah被調派協助完成《仙女座》。他回憶《闇龍紀元》團隊在此期間感覺「被遺棄」,無論是工作室或發行商都給予「極少的組織支持」。這次臨時調動原意是在《仙女座》發售後釋出資源給《闇龍紀元》——最終這個計畫並未奏效。
「這造成了我們首次經歷的領導層斷層,」Darrah解釋道:「將關鍵人員從一個項目抽調去挽救另一個項目,開了危險的先例。雖然我的缺席沒有對《闇龍紀元》造成長期致命影響,但顯示當核心領導者在專案中途被調動時,開發會變得多麼脆弱。」
2017年3月《仙女座》問題頻出的發售,恰逢EA加強監管後BioWare的重大結構調整。Darrah形容新領導層「高度投入」,但指出他們對《仙女座》困境的反應實質上讓《質量效應》系列被擱置。而在這段期間,他強調《闇龍紀元》依然未獲足夠支援。
BioWare最偉大的RPG冒險
這位資深開發者回憶,當時他向EA高層Andrew Wilson與Patrick Söderlund提出這些擔憂。雖然對方口頭肯定《闇龍紀元》的重要性,但實質支持始終匱乏,直到當年夏天Casey Hudson意外回歸——這項重大工作室變動完全沒有徵詢Darrah的意見。
「作為工作室第二資深領導者,被完全排除在如此關鍵的決策之外,表現出極大的不尊重,」Darrah反思道:「我的參與會改變什麼嗎?可能不會。但讓關鍵領導層參與重大人事決策,本是維持信任的基本原則。」
當Darrah表達對BioWare轉向《冒險聖歌》的憂慮時,EA高層向他保證《闇龍紀元》仍是優先項目。「歷史證明了結果如何,」他苦澀地補充。
隨後幾年,《冒險聖歌》吞噬越來越多資源,《闇龍紀元》開發舉步維艱。到2019年,原本的《The Veilguard》因持續資源限制,經歷了Darrah所稱「從原始願景出發的根本性改變」。
2024年底發售後,《The Veilguard》獲得評論界讚譽(包括我們給出的9/10評價),但商業表現不如預期。EA後續聲明稱遊戲未能「引起廣泛共鳴」,引發前開發者批評,有人建議BioWare應效法Larian Studios製作《柏德之門3》的方式。
近期工作室重組中,許多《闇龍紀元》團隊成員遭裁員,BioWare正將重心轉回《質量效應5》開發。